搜索
首页 > 科技三农 > 正文
坚持科普“六进” 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来源:    综合作者:     2022-11-06 12:39:04    浏览量:

阿坝州老科协  陈明锐


  实践证明,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选择有效路径,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帮助全州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理念,掌握科学方法,是促进民众科学素质提升的有效路径。多年来,我们发挥智力优势,将脱贫攻坚、生态保护、防灾减灾、乡村振兴、健康养生和民族团结贯穿于老科协工作各环节,组织动员老科技工作者根据自身特点、专业特长深入一线,努力在普及科学常识、传授科学方法上献计出力。主要做法是,坚持科普“六进”。

  一、进学校,播撒科学种子

  主动参与州科协和州教育局举办的各类“科普进校园”活动,深入全州各县及有关学校,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科学作品,以生活中简单易得的素材,巧妙地融合知识和趣味,进行各类花样翻新的实验互动,为1万余名学生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主动参与阿坝州青少年科技馆举办的“科普小制作比赛”,省科协与省民委在红原、壤塘部分学校和联系点开展的“欢乐六一?科普进藏区学校”“助困帮学”活动,联合州外国语实验学校举办以“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实地参观学习。一系列科普进校园活动,都悄悄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营造了浓郁的科学氛围,帮助他们树立了科学的初步概念。

  二、进机关,弘扬科学精神

  结合州情,我们主动与州科协,有关县市和学协会联系,携手参与“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 “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防灾减灾日”“4?26知识产权日”“地震来临该怎么办”“低碳生活”“生态保护”“山洪泥石流来了怎么办”“抗击非典型肺炎”等主题科普宣传。在省老科协的帮助下,结合高原地区干部职工易患常见病、高发病特点,邀请中国老科协专家赴汶川、理县等县市为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健康专题讲座、指导,提出预防建议。积极参与全州乡镇干部和贫困村第一书记、村主任及产业重点带头人的专题种植、养殖、营销、经纪人、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协会、科技“明白人”课程讲授及现场指导,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参与培训110余期,学员8000余人次,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把建设生态美丽阿坝转化为自觉行为。

  三、进社区,普及科学常识

  根据社区特点,我们重点在消防、抗疫、防震、康养、创卫、邻里和睦、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等方面积极找准切入点,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有奖问答、走访互动、自愿服务、发放宣传单、接受咨询等方式,自觉融入社区或居住小区居民,积极开展贴近市民的科普宣传,引导居民自觉配合防疫、抗震救灾、山洪泥石流避险等,帮助居民及时了解掌握防范措施,科学方法,普及科学常识,发放《防火安全注意事项》《暴雨避险自救指南》《食品安全手册》《防震减灾宣传系列丛书》《新冠肺炎预防指南》等。多年来,我们还根据居民要求,在社区为居民村民举办了多场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等常见病的防治、饮食及心理疏导讲座,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并就头痛、胃病、胆囊炎等慢性病的预防开展专题指导,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免费开展测血糖、量血压、打B超、扎针灸、拔火罐、会诊把脉开处方,受益居民达上万人次。2022年8月以来阿坝、壤塘、马尔康等县市突遇新冠疫情,及时帮助群众掌握科学防疫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老科协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区、居住小区防疫科普宣传,党员同志根据自身状况,积极参与所在社区或居住区党员自愿服务队,会员个体名中医陈益长带头出钱出物,带动其他个体中医馆熬制中药,免费向社区群众发放,普及自救互救基本常识,为取得抗疫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进村寨,传播科学思想

  围绕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防震减灾,我们经常组织涉农、医疗和各类科普专家深入乡村和高山村寨,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条幅、发放科普宣传资料、义诊、现场指导、接受咨询、专题培训等方式,向藏羌群众普及民族政策法规、科学种养、防震减灾、山洪泥石流避险、疫情防控、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助推全州公民科学素质提升。

  一是积极建设“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几年来,我们先后在省老科协的关心帮助下,挂牌完成了汶川四川九耕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大樱桃基地的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之后又在金川县、茂县、马尔康市建设完成了“老专家科技服务营地”,服务营地涉及道地中药材、水果种植以及医疗卫生,为进一步发挥老科协专家作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二是试验示范带动。一批老专家立足实际,积极投身脱贫和乡村振兴实践活动,以科技示范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调整结构,如理事高级农艺师张跃勋积极投身特色水果基地建设,在他积极引导和助推下,南新镇相继建设了牟托村皮球桃示范基地、凤毛村枇杷示范基地、罗山村脆红李种植基地、安乡村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牟托村甜樱桃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有效推动了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特别是罗山村脆红李基地更是实现了“产量过百万、收入过千万、人均收入上万元”的可喜成绩。年近八旬的会员刘尚元,经过近十年实验种植藏红花,打破了专家所做的马尔康无法人工种植藏红花的理论定性,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失败、再种植,摸索了一整套人工种植藏红花的技术,并针对藏红花种植发明的“蓄水式滴灌大棚”等获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效解决了现有大棚需要大量外接水源,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之后,牵头成立了藏红花种植协会,带动5户贫困户和20余户农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

  三是牵线搭桥助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县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积极推广新技术运用,极大提高了苹果产量和质量,使农田管理实现了节工、节水、节肥、高效、高产、优质、环保的综合优点,在省农科院及国家苹果产业体系专家支持指导下,在茂县建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高效栽培示范基地70余亩,两个基地单株苹果树优质果产量达到500-600斤,亩产量达8000-10000斤,按每斤7元计算,每亩地实际增收5-6万元。两项新技术已经在南新镇安乡村、别立村,以及富顺乡、雅度乡进行推广400余亩。又如与州科协、省农科院携手在汶川县举办了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州13县(市)羊肚菌种植户、技术人员、羊肚菌生产企业、有意愿种植的农户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邀请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研究员甘炳成和副研究员唐利民以《羊肚菌科技创新进展及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题做了详细系统地讲解,专家对农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答疑,同时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前全州人工种植羊肚菌获得普遍成果,经济效益日益明显。

  四是带动群众共同发展。涉农会员想方设法让老百姓抱团发展奔小康,先后发起成立了“阿坝州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金川县秦艽种植技术协会”“藏红花种植协会”等十多个专业协会,为高寒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建立农民持续稳定收入渠道,防止返贫做了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我们还积极探索“老科协苹果更新换代牵头人+协会+贫困户”模式,积极盘活贫困户现有资产,吸收现有土地和集体股权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如高级农艺师,州科协理事张跃勋同志通过技术扶持及产业发展帮扶,帮助别立村二组贫困户王贵元一家摆脱贫困,自掏腰包为其购买农业生产所需的黄板、肥料及相关的农业技术书籍,在帮扶过程中张跃勋同志采用“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综合进行”的方式加快了贫困户王贵元一家的脱贫步伐,使该户不但还清了7万余元债务还有结余。王贵元通过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见证了科技的力量,主动将失学子女送回学校继续读书,发动全家跟着张跃勋同志学习果树管理技术。主动利用空闲时间手把手教左邻右舍水果种植技术,实现了良性发展目标。

  五是送卫生到村寨。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我们共开展送卫生进村寨系列活动30多批次。先后组织会员中中医、西医、藏医高级专家深入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村寨,为村民测血糖、量血压、打B超、扎针灸、拔火罐、开处方,诊断治疗,为头痛、胃痛、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风湿病、关节病、肩周炎等患者免费提供服务。举办高原常见病的防治、饮食调理、心理辅导等专题讲座十多场次。会员个体名医还将自己研制的骨伤药膏无偿地拿出来为村民治疗。

  六是提供科普贴心服务。我们鼓励农业专家组建科普服务队,直接服务农业生产。队员每年走村入户均在15天以上,他们深入高山村寨,走村入户进行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宣传和现场技术指导,对群众涉及到的蔬菜、羊肚菌、木耳、道地中药材、油料作物、藏红花、甜樱桃、青红脆李、苹果等种植管理技术,家禽家畜、阿坝蜜蜂的科学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等问题,只要是农户有需要,服务队都给予解答,贴心服务,深得群众的好评,2万余人次受益。

  七是自编科普读物免费发。结合生产实际,先后编写了《果蔬适用技术》《道地中药种植技术》《雪梨丰产 优质栽培技术》《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秦艽驯化种植技术》《阿坝蜜蜂养殖技术》《牦牛养殖及疫病防治》等数十种涉及蔬菜、家禽家畜、道地中药材、菌类、水果、阿坝中蜂等种养殖系列科普实用资料。根据牧民需要,还将部分读物翻译成藏汉双语免费向农牧民免费发放。

  五、进协会,引导科学康养

  结合实际,注重老科协自我服务工作,每年在全国老科技工作者日(重阳节),我们都要积极开展自我服务活动,或受邀州、县住成都、都江堰等干休所,积极开展科普服务老干部工作。根据老年人特点,组织医疗、防震、绿色低碳、心理辅导等专家,为会员和离退休内地干部职工提供服务。几年来我们共组织或受友好协会邀请参与各类科普服务40余场次,发放环境保护、科学放生、食品安全、避险自救、消防安全、疫病防治、反邪教、科学养生、低碳生活、花草种植、常见病预防等各类科普资料数万份。组织会员专家结合实际,先后开展义诊、免费解读体检报告、针灸等特色服务,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高原反应应急处置及预防措施,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预防、科学健身保健、传染病预防等专题讲座30余场次。

  六、进寺庙,力促民族和谐

  立足实际,自觉找准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薄弱部分切入点,组织以中医、藏医为主的专家团队,参与州科协在红原县麦洼寺、松潘县小西天尕咪寺和阿坝、壤塘、黑水等县的“科普进寺庙”活动,对5200余名僧众开展义诊送医送药到寺庙,几年来共免费赠送了价值37万余元的药品。针对僧侣打坐易患关节炎,多发风湿病的情况,组织中医、藏医专家采取藏汉双语方式专题讲解防治知识,利用科普大篷车展品演示机器人表演、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解答僧侣咨询等,向广大僧侣宣传党史知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防震减灾、地质灾害防范、消防安全、疫情防控、民族团结、法制建设、民族宗教政策等科普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促进藏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激励各族群众手牵手、心连心、肩并肩,共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科普进寺庙已逐步成为阿坝州老科协助力科学素质提升的一大特色亮点。

  特殊地理位置和老专家离退休居住的特殊性,我们深知,在助力科学素质提升工作中,与兄弟市州的差距还很大,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学习,能够学到更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启迪我们的思路,开阔我们的视野,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老科协工作健康发展。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充分信任,有各部门的理解、州科协的鼎力支持,有会员们的积极参与和团结协作,老科技工作者们一定会继续发扬“高原支边精神”,为阿坝州高质量建成“一州两区三家园”发光发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LOGO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