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京ICP备2023017440号
2023年2月16日,笔者与德阳市两新组织工委“大走访、大服务、大提升”活动指导督导组一行来到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走进校园,一个花园似的学校,映入眼帘。学校空气清新,环境整洁,楼房林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充满初春的盎然生机。指导组在罗江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及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参现了该校以“红色”党建主题校园文化后,来到学校党建办公室,听取了学校的发展和党建工作汇报。
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成立于2006年,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是四川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和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300余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7000余人,教职工500余人。近年来,该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素质为本”办学理念,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实施的“1210”党建工作模式,和“红色领航 ‘四心’融合”工作法,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工作有机融合,探索总结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初心,培育“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该校坚持党建引领,2021年3月,学校党总支升格为党委,下设5个支部,现有党员96人。在教育学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初心,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强化意识形态教育,规范教师行为,树立教师职业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一是持续推进理论学习。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党员干部例会等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和全国、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将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起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强化师德师风责任意识,每年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川省中小学教师“十严十不准”承诺书》《教师“一岗双责”责任书》。每年暑期开展师德师风讲座等系列培训,在常规教学管理中严格督查和考核教师师德师风行为,同时,不断强化廉政建设,通过日常的学习和警示教育活动,重大节假日廉政提示等方式,让干部教师队伍保持廉洁从教,树立风清气正,潜心教书的工作状态。
三是建立“双师型”培育制度。打造职业院校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党员“双培养”制度结合起来,将党员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将“双师型”中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实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和成长情况,每年动态评选“双师型”教师,召开“双师”教师聘任大会,并在每月进行考核。该校“双师型”教师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是创新教师培养方式。实行“青蓝工程结对培养”工程,抓好新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学校每学期举行拜师大会,通过师徒结对帮扶形式,让党员骨干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结对新教师,传承学校文化,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二)力求知心,构建“同向同行”的育人机制
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力求教师与学生知心,创新德育管理方式,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全心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一是开展思政素质教育大课。上好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开学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对全校师生宣讲国家政策形势,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开展劳动工匠精神讲座。不定期邀请技能大师、劳动模范、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开展大国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岗位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成功校友分享创业故事。邀请成功校友回母校讲述自己努力打拼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努力拼搏;开展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等系列讲座。定期邀请法治(校长)辅导员宣讲法治知识,增强学生遵纪守法和自该保护的意识。同时,学校建成心理健康教室,聘请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开展“青春期·健康伴该行”讲座,让同学们健康成长。
二是建立关心学生工作机制。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学校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行党员干部“1+N”结对关心贫困学生,开展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等服务,陪伴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假期家访制度。每年的寒暑假,开展“百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党员干部和班主任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交谈,了解家庭实际情况,与家庭互动共育学生成才;切实关爱民族学生成长。该校现有14个少数民族学生2200余人。建立关爱机制,每年为新入学的民族学生发放过冬衣服;每年补贴生活费近8万元;每年资助5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民族贫困学生800元/人的生活补助;积极联系中国民建罗江支部资助36名贫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
三是创新德育管理方式。学校坚持“人性化、科学化和时效性”德育管理三原则,创新学生管理“123”方法,即通过一个思政主渠道,组织两种专题讲座,开展三类学生活动,总结提炼为案例《创新“3+3”育人模式,彰显“123”管理成效》,被评为德阳市德育优秀典型案例,并推荐参评四川省“三全育人”典型案例。2019年10月,该校在四川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上作德育经验交流发言。
(三)运用匠心,培养“肯学肯钻”的技术技能人才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
一是搭建技能展示平台。学校党组织高度重视师生技能竞赛,每年举行技能文化节,学生参与面达100%,选拨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赛。2010年来,学校连续13年荣获德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文化节团体总分一等奖;有12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入党积极分子何玲玲同学获得全国旅游饭店行业技能竞赛调酒项目二等奖,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突出技术能手”,纳入“十三五”高技能人才表彰计划;党员教师罗顺良同志指导学生参赛,四次冲进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并获得全国二、三等奖。
二是助力学生实现大学梦想。学校积极打通学生从“中职—大专—本科”学历提升通道,助力学生实现大学梦想。近三年,该校高考有225名同学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56名学子考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重点院校。
(四)把握重心,践行“服务社会”的职教理念
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对口帮扶工作,面向下岗职工、转(退)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一是深度推进产教融合。2021年,该校的“汽车产业融合基地”被列入《成都都市圈规划》;学校与成都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旌湖国际酒店等企业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北京中航祥云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美课创鑫(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高端人才定制班,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同时,学校联合区域内的上川科技公司等22家企业,牵头成立德阳市罗江区数控技术产教联盟,每年为联盟成员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00余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汽车产业学院。
二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学校与罗江区就业局合作,积极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开设餐饮服务、电工、焊工、家政服务、乡村旅游等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1000余人。学校积极参加精准扶贫工作,18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调元镇31户建立卡贫困户,每月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帮助解决吃水困难问题;协助土坯房改造;组织“以购代扶”活动,购买贫困户的蔬菜、家禽等农产品达3.8万元,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的困难,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四心’融合”,找准了民营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融合的着力点,探索实施“10+”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成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该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等20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学校被授予“四川省首批社会组织党建示范单位”“德阳市先进党组织”“德阳市五星级党组织”,2022年被省教育厅公示为四川省四星级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三名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成为德阳市中职学校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一面旗帜。(特约报道员蒋辉 )
欢迎访问智慧四川天天播报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